驴友网 > 出行攻略 >

阆中游玩攻略三日游,阆中旅游攻略两日游

1.阆中古城旅游攻略+景点推荐

阆中游玩攻略三日游,阆中旅游攻略两日游

阆中古城,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,阆中古城没有城市繁华,但是很宁静,有老百姓清闲日子的感觉、在阆中和古城里游玩,你可以看到很多有特色的景点,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阆中古城两日游玩安排!

阆中素有“阆苑仙境”、“巴蜀要冲”之美誉,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“阆州城南天下稀”的千古名句。

古城就是阆中古城,通票景点包含贡院、川北道署、文庙、汉桓侯祠(张飞庙)、中天楼、华光楼等六处(通票中中天楼和华光楼限二选一)。

通票官方售价110元,通过网购APP会便宜一些。靠步行参观这些景点大约需要4-6个小时。古城内的观光车20元,行程紧的可以考虑乘坐,招手停,凭手环当天可循环乘坐。古城内很多景点都是挨着的,如果体力还行的话可以慢慢逛。

两日游玩建议

D1,阆中古城景点打卡,下午南津关,晚上南津关看阆苑仙境演出;

D2,滕王阁、锦屏山、鳌山圣境,白塔(傍晚可以选锦屏山或者白塔看夜幕下嘉陵江环抱的阆中)。

阆中满大街的保宁醋、张飞牛肉、醋泡脚,多到你会怀疑人生。泡脚的地方隔不远就有一个,随处可见,价格10元起,相关价格店家也都有公示,逛累了你可以歇歇脚。

古城里的居民享受着他们的安逸与巴适,来到这里的游客也在感受着这座古城的安逸与巴适。一切那么自然而又毫无违和。古城自带BGM,漫步在古城里,哪里都是风景,就连小巷里的宅院,主人也会种些花草来装点。

街道上雨后的青苔,还有年久的某头,都在表达古城的静与不争。在纷乱繁复的当下,这样的不争更显得那样的难得。

与其他古城而言,这里的原住民和古城和谐的共处着。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,保持着他的安静与美,从外到内,从古城,到嘉陵江,到白塔,每处风景都带着。这里没有那么多的商业套路,也没有那么多的纷争。

阆中,是一座活着的古城,依旧保持着2000年前呼吸的城市。这里的生活节奏还是比较慢的,真的很适合养老!

阆中古城旅游攻略+景点推荐

阆中市,古称元朗,位于四川盆地北部,嘉陵江中游,东临巴山余脉,西临剑门关臂。是巴蜀要冲,川北重镇。战国时期是巴基斯坦的首都,阆中县是秦朝建立的,距今已有2300多年。历代有县、州、府、道馆。蜀汉张飞守阆中七年,死于阆中,葬于阆中。王腾袁颖和王陆凌逵,唐高祖的儿子,曾经统治阆中;明末清初,曾是四川省临时首府十七年。阆中历来被封建帝王视为川北的政治、军事、文化中心。从成都到阆中至少有三条通道。最近的是从成都到德阳,经过中江、三台、盐亭、南部县,大概300公里到达。但由于频繁修路,走路并不容易。另一条约330公里,经遂宁、南充、西充、南部县到达。成都到南充是200公里的高速公路,其他都是一级公路。第三条是从绵阳到剑阁,再从剑阁到阆中。全程约300公里,全部为沥青路面。还得经过一段翠云画廊。沿途风景优美,空气清新,是个不错的选择。另外可以从广元到阆中,途经苍溪县城,全程130公里。如果你不路上遇到修路,就它也很容易驾驶。走这条路,剑门蜀道旅游线可以形成环线,会给旅游增添不少乐趣。阆中古城位于阆中新城旁边,嘉陵江边。它被誉为中国四大古城之一(另外三个是云南丽江、山西平遥和安徽歙县),是保存最完好的古城。是一座完全按照唐代天文风水理论的城市,被誉为风水古城。的确,当你走进阆中古城,看到四四方方的街道,整齐的青石路,沿街悬挂的大红灯笼,你会有一种步入历史的感觉。也许阆中古城不会没有像丽江古城那样的江南风光小桥流水,缺乏少数民族的魅力。然而,阆中古城却以其独特厚重的历史,嘉陵江宽广的胸怀,完整的民居特色,向人们展示着独特的魅力。当你进入古城时,你可以连续几天看到凯瑟琳长长的、短短的、细细的、蜿蜒的街道。多为明清木构建筑,少数为唐宋建筑。一个接一个,京都四合院串联成深深的街道,就像北京s胡同。不幸的是,后来由于新城的建设,许多旧建筑被拆除了。而且由于古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,进入古城的游客在欣赏的同时总会为之惋惜。比如,古城内的商店、餐馆如果能有一个相对统一或复古的装修,划分街道的功能,增加有特色的客栈数量,特别是对嘉陵江沿岸的河道进行改造,出售一些有特色的四川特产,相信古城是能留住游客的。不过阆中古城还是值得一去的。经过近几年的宣传,阆中古城的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变,知名度提高了,游客多了,商品也更丰富了。尤其是古城内原有建筑被改成了旅游客栈,让游客在古城内的景点更多,停留时间更长。但是古城里有很多古建筑到处设置门槛收门票,包括一些作为客栈的建筑。收门票太小气,感觉把游客拒之门外。个别服务员(如杜家客栈)的粗暴态度更是让游客难以接受。张飞,名一德,三国时蜀国的一员猛将。他带走了敌人三军之首,suc

亲爱的,你好~晓晓很乐意回答你的问题。这是旅游领域的一个特殊领域。如果你有任何旅行问题和景点,请过来问我。相遇就是缘分,很荣幸给你一个答案。亲爱的,请等一下。我我会很快为你找到的。打字需要一点时间。请耐心等待影响。它赢了不要超过5分钟。谢谢!

你好,我我也去过那里。让我告诉你一些事情。

阆中古城是四大古城之一。它这是我第二次来。感觉古城还是八年前的样子。它它比八年前更加生气勃勃、更加干净、更加规范,树也更多了。川北省部已经重建,而且它没有Idon’我没有老味道。如果你有时间,你d最好选择好天气,避开节假日,住宿也便宜。人少逛的体验也很好。在古城和一般县城吃。如果是第一次来,可以买110元的各景点联票。如果你不不想每个景点都去,建议花15元爬华光楼观光。逛古城的景点要花半天时间。第二天,你可以参观古城周围的王腾馆和白塔公园的大佛寺。希望能帮到你。

1更

阆中古城是一个充满了古代蜀文化特色的小镇,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,大量的古代建筑群完美的保留下来,现在成为著名的旅游风景区,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旅行,下面给大家分享阆中古城旅游详细攻略。

阆中是个流传着很多故事的地方。

我的一位叔叔在游览阆中时曾感叹:“阆中地方虽不大,却能有这么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。”

的确,从清代四川贡院、川北道署、文庙、张飞庙、中天楼、华光楼、状元坊,到滕王阁、白塔、大佛寺、锦屏山、天宫院每到一个地方,都能听到有趣的阆中往事。

阆中古城

1、张飞庙里忆张飞

在阆中,最常见到又最响亮的名字,非张飞莫属。没错,就是三国时期桃园三结义刘关张的张飞。

阆中古城里有座汉桓侯祠,俗称张飞庙,迄今1700多年历史。唐代称张侯庙,明代称雄威庙,清代改为汉桓侯祠。张飞庙内修有张飞墓,椭圆形砖砌的外形,东西宽25米,南北长42米,封土堆高8米。头一次见到这么大的墓,还以为是围墙呢。阆中市心的主要干道之一张飞南路,是通往古城东门的必经之路。距滕王阁不远的将军广场,塑了历朝历代九位将军像,居中最高的一座就是张飞骑马像。还有少不了要买的土特产,阆中三宝之一的张飞牛肉。什么都要和张飞扯上关系,可见阆中人对张飞是极其喜爱的。

汉桓侯祠正门

汉桓侯祠内敌万楼

“万夫莫敌”赞其生前勇猛常驰骋沙场

“灵庥舄奕”扬其死后英灵仍庇佑一方

汉桓侯祠内张飞墓

张飞南路

将军广场中心的张飞像

张飞牛肉的招牌遍布阆中古城

大多数人是通过《三国演义》小说或影视作品认识张飞的,罗贯中给了张飞一个勇夫的形象,在刘关张中,他总是那个最冲动、最暴脾气、最爱贪杯闯祸的“张屠户”。但历史上的张飞果真如此吗?

其实,张飞虽是一名武将,却是个有文化的武将。据说他文武双全,外粗内细。说张飞有文化的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他的书法非常棒,尤其擅长“汉八分”,即汉代隶书的一种。后世有人评价他的造诣甚至超过了三国时期的著名书法家。张飞的字到底写得怎么样,可以去阆中张飞庙亲眼看看张飞手书的《立马铭》古碑。

号称文武双全的张飞,不能光写写大字、画画美人图,不打仗的时候还得能治理好一方土地。刘备平定益州后,曾让张飞做巴西太守,驻守阆中。张飞对阆中最大的贡献是保境安民,连雍正皇帝都说“蜀汉张飞以车骑将军守阆中,有保障功。”但还不仅如此,张飞具备农业和手工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,一到阆中就开始指导百姓们发展农业和手工业,还传授了种桑养蚕的技术。张飞带领下的阆中呈现出空前的繁荣盛景。直到他被害身亡,张飞在阆中驻守七年多,七年对一个城市的历史来说实在不算长,但爱民如子、治郡有方的张飞却被阆中人世世代代喜爱着、纪念着,甚至成为了这座城市的精神象征和守护神。阆中记忆中的张飞,与我们以为的那个形象,是不是大相径庭呢。

作为一名武将,如果不能寿终正寝,最理想的归宿无外乎战死沙场。然而,张飞却在临出兵前,被自己身边的人暗下杀手,死得实在憋屈。据说,杀害张飞的两个手下张达和范强,割下张飞的头颅,乘船欲逃往东吴投效,途中却听闻孙权正向刘备求和,二人惊慌失措中将张飞的头颅扔进嘉陵江。张飞的头颅随江水漂流到重庆云阳,被一渔翁捞起,后葬于云阳凤凰山。这就是众所周知“张飞头葬云阳,身葬阆中”的传说。

一代名将,死于暗杀之手已够惋惜,死后身首异处,不得全尸,更是令人嗟叹。张飞的老家在一千五百公里之外的河北涿州,无论云阳还是阆中,都不是他落叶归根之所。只是经过了这一千八百年的世事变迁,愿他已魂归故里。

汉桓侯祠内张飞威武像

2、滕王阁上话滕王

阆中滕王阁位于古城以北的玉台山,诗圣杜甫曾多次登临滕王阁,并留下了“君王台榭枕巴山,万丈丹梯尚可攀”的诗句。登滕王阁这日,天气有些阴沉,而滕王阁远比看起来要高得多。看到“滕王阁”三个字,很自然地想到王勃的《滕王阁序》,但王勃描写的是江西南昌滕王阁,并不是阆中滕王阁。那么,滕王到底盖了几座滕王阁呢?

阆中滕王阁

初唐时期有个皇二代,他的爸爸曾经是皇帝,哥哥是皇帝,后来侄子又当了皇帝,他的名字叫李元婴。

李元婴和他的哥哥李世民不同,他没经历过官二代时期,生来就是个皇家子弟。因为他出生在李唐开国12年后,玄武门之变4年后,也就是唐太宗执政的贞观四年。作为皇帝的弟弟,李元婴自然是要被封王并赐予封地的。贞观十三年,他被赐封山东滕州,故称滕王。算一算他那时候才九岁。

在网上百科了一下,原来“滕王”这个称号并非李元婴专有。春秋战国时,今天的山东滕州一带是诸侯国之一的滕国,因此,自北周便有了“滕王”这个封号。历史上,各朝各代共出过16位“滕王”,但李元婴无疑是最出名的一位。

为什么这位滕王李元婴最出名呢?那就要从他的一大爱好说起了,这个爱好就是“土木工程”。李元婴最初受封山东滕州,后来他在滕州横征暴敛、骄奢*逸,引起极大的民愤,他的侄子唐高宗不得不把他贬到苏州,又转任洪州,即江西南昌。再后来,唐高宗见他不思悔改,又再次发出警告,将他调任隆州,也就是四川阆中。李元婴可能骨子里就是个乐观主义者,对皇帝侄子的警告毫无自觉性,反而在他先后待过的三个地方滕州、洪州和隆州,分别大兴土木地建起了一座滕王阁,也就是专属于滕王殿下的行宫别馆。正是王勃那篇流传千古的《滕王阁序》,让这位对国家、对社会毫无建树的皇二代,在历史上留了名。其实南昌滕王阁也好,阆中滕王阁也好,都是李元婴为思念故地滕州而建,只可惜滕州滕王阁如今已经不复存在。

滕王兴师动众为自己建的行宫,当然不会是随便搭建的小楼、小亭子,人家毕竟是个王爷,从选址到建设,那可都是极为劳民伤财的。南昌滕王阁选址赣江之滨,高插云天。阆中滕王阁建在嘉陵江畔、玉台山腰,规模宏大。李元婴生长在贞观盛世,开辟疆土、建立国家他没赶上,治理国家也轮不到他,他的皇家教育全都体现在了艺术方面。据说李元婴艺术修养颇高,尤其擅长画蝴蝶。而他的个人喜好和艺术审美也同样呈现在他的滕王阁上。每日置身于如斯美景与良阁之中,难怪滕王居阆中五年,竟乐不思长安。

滕王阁,如今经修复已成为旅游胜地,令游人流连于其美景的怀抱之中。然而,千百年来,它们承受更多的,或许是替主人背负的骂名。为了“君王台榭枕巴山”,献出了多少百姓的血汗,才使得“万丈丹梯尚可攀”呢!

阆中滕王阁

从滕王阁观景台看嘉陵江美景

3、风水城中观风水

在阆中听到最多的词是“风水”。阆中被称为第一风水古城,三面环水,处于嘉陵江的“水抱”之中,四面环山,群山呈南朱雀、北玄武、东青龙、西白虎的四象之式,守卫着居于中心的古城。而阆中古城则以中天楼为中心,呈九横九纵的棋盘式分布,中天楼是古城的最高点,是“龙砂水穴象”的穴位所在,古城完全是依照唐代风水学所建。对风水学感兴趣,可以去位于古城内的风水博物馆逛一逛,听听讲解。

阆中风水第一楼中天楼

中天楼夜景

中天楼一层顶上的太极八卦罗盘

从华光楼俯瞰阆中古城

风水博物馆

风水博物馆前的八卦池

说到唐代风水学就不得不提及两个跟风水有关的人物,袁天纲和李淳风。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天文历算家,也都是风水大师。

袁天纲是四川人,唐太宗听闻他能观相、善占卜,是个玄学家,便招揽至身边。谁知一年多以后,也就是贞观八年,袁天纲预感到自己继续伴君将有祸事,遂请辞回到家乡当起了县令。结果,同年夏天,应了他自己的测算,寿尽于家乡火井县。

李淳风不仅是天文学家,还是数学家、气象学家,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。李淳风跟在太宗身边的时间要长得多,从太宗还是秦王的时候,他就以记室参军的职务辅佐身侧,贞观元年入太史局供职,一干就干了40年。

这样看来,袁天纲和李淳风在唐太宗身边共事的时间并不长,然而两人却留下了一部共同创作的千古奇书《推背图》。

关于《推背图》名称的由来,有个有趣的传说。据说唐太宗让袁天纲和李淳风一起预测大唐的国运,李淳风用周易八卦进行推算,没想到一算就算上了瘾,一直推算到了唐以后2000多年,直到袁天纲推了他的背,阻止他说“天机不可再泄”才算作罢。因此这本两人合著的预言奇书被称为《推背图》。

在古城花20块钱买到的仿旧版《推背图》

除了《推背图》,袁天纲和李淳风二人还有一个关联点,就是传说他们死后都选择了葬于阆中。大概是袁天纲先发现了阆中这个风水宝地,他曾夜观天象,发现西南千里之外有王气,预示着江山易主,于是报告给唐太宗。太宗大惊,命他亲自到西南考察。袁天纲一路寻到四川阆中,看见大小蟠龙山如两条蛟龙盘绕城后,于是命人将两山结合部分砍断,以破龙脉。

如今阆中依然留有“锯山垭”遗迹,而阆中自此虽人才辈出,却从没出过天子。也许就是从那时候起,袁天纲看中了阆中的风水,决定将自己安葬于此。35年后,李淳风也同样选择了阆中作为安身之所。据说袁天纲葬于南边观稼山,李淳风葬于北边五里台,两座墓穴遥遥相望,呈双凤朝阳之式。在这中间,就是为纪念他们而建的阆中天宫院。

阆中天宫院(转载网络)

4、状元坊下识状元

文庙、贡院和状元坊,是阆中古城的文化象征。文庙是儒家学府,传承儒家文化的圣殿。贡院是清代遗存四川省科举考试的考场,是全国保存最完整,规模最大的科举文化博物馆。位于古城东门的状元坊,间隔着古城与新城,两侧横梁上镌刻着阆中四位状元的大名,他们就是尹枢、尹极、陈尧叟、陈尧咨。

阆中古城状元坊

“一门七进士,父子三探花”的美谈在中国历史上绝非少数,阆中的四位状元就是两对亲兄弟。

唐德宗年间,礼部侍郎杜黄裳担任主考官,在经过了诗、赋、策论三场考试后,杜黄裳别出心裁地对在场的五百多位举子说:“各位均是饱学之人,一时俊杰,但进士名额只有三十个,谁该中选,实在难以取舍,你们当中谁愿意来帮我写一下评语,评定录取名单呢?”众举子面面相觑,无人敢上。这时,有个老者自告奋勇:“尹枢不才,胆敢一试。”这个叫尹枢的举子,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,他边看举子们的文章边写评语,评完一人便当众朗读出来,众举子无不赞其公正、精准,均心悦诚服。尹枢很快完成任务,但杜黄裳一看,名单中榜眼、探花都有了,唯独缺少状元,就问尹枢谁能当选状元。尹枢语出惊人地说:“这状元嘛,非老夫不可!”杜黄裳听了心里一惊,又把其他举子看了个遍,见有人点头,有人不动声色,唯独没有一人反对。杜黄裳也服了,于是便让尹枢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状元一栏上。这是《唐遮言》上记载的《自放状元》的故事,尹枢成了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个经主司同意的自放状元,也是年纪最大的状元。22年后,他的弟弟尹极也中了状元,尹氏兄弟二人被尊称为“梧桐双凤”。

时间到了宋朝,阆中陈氏兄弟陈尧叟、陈尧佐一起考中进士,大哥陈尧叟高中状元。11年后,陈尧叟的另一个弟弟陈尧咨也高中状元。陈氏一门出了两个状元一个进士,两个宰相一个节度使,是又一个才俊之家。

据记载,从隋朝开始有科举制,到清光绪三年废除科举,中间1300多年,参考举子有几百万人,而荣登文科状元的不过672人,其中四川全省只有15人,而阆中就占了4人。全国出过兄弟状元的地方有17个,但出过两对兄弟状元的地方唯有阆中一处。

保存完整的清代贡院

科举考试的考场

考生们要在这个小格子里吃喝拉撒睡,关上几天几夜,形同坐牢

有点像春节庙会的娱乐项目,不知武试考场是否真如此

尊师重道,先拜孔先师

5、将军广场列将军

位于阆中古城北大门玉台山麓滕王阁附近的将军广场,排列着从秦汉到清末的九位将军。居正中最高的一座雕塑是阆中人最喜爱的张飞。其他八位,都是历朝历代出身阆中的知名武将。

刚刚提过的陈尧咨,大名不仅刻在状元坊上,他的塑像也同样出现在将军广场,那是因为他后来从文官转了武职,从翰林学士、右谏议大夫、龙图阁直学士,改了武信军节度使、天雄军节度使。一个状元怎么能当将军呢?《宋史·陈尧咨传》记载:“陈康肃公尧咨善射,当世无双。”他曾为大宋防御契丹、西夏入侵,守卫边城。可见文武全才,确实当世无双。

还有阆中巴人首领范目,北定三秦,成为刘邦统一天下的助力。三国时期蜀汉重臣马忠,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这个名字。南宋岳飞的爱将兼女婿张宪,和岳飞父子一同抗金,又一同被秦桧所害。张宪后人张朝良,雍正年间讨伐准噶尔叛乱,立下战功,被雍正皇帝称赞“古名将不过如是也。”等等。阆中是巴蜀要冲,军事重镇,这些留名在此的将军,都是阆中人,也都曾是保家卫国的战场英雄。

将军广场将军像:范目、马忠

将军广场将军像:陈尧咨、张宪、张朝良

将军广场将军像:蒙应瑞、马_昭、韩娥

6、传说白塔尽传说

阆中白塔位于阆中南郊的白塔山。白塔共十三层,登塔的通路极为狭窄,只容一人上下。如果在登塔途中遇到有人下来,只能有一方猫腰躲进塔身避让。登上最高层,可以眺望阆中全景。不过,看一眼就得赶紧下来,因为后面已经排了很多人在等着了。

阆中白塔

都说阆中白塔是一座风水塔,镇守着一方土地。阆中在2008年的512大地震中也是重灾区,古城中天楼木柱被震波扭裂,而这座400多年的明代白塔在摇晃中被拦腰震断。阆中人都坚信,是白塔牺牲了自己,守护了阆中古城的平安。如今我们看到的白塔,已经是灾后重建的复原品。

关于白塔,有一个跟匠人鼻祖鲁班相关的有趣传说。话说鲁班被请来阆中,建一座风水宝塔。鲁班带着他的徒弟赵巧来到古城为建塔选址,并答应在重阳节前将塔建好。然而,眼看时间一天天过去,建塔工地还没有任何动静,赵巧开始担心师傅无法兑现承诺。一晚,赵巧从梦中惊醒,见师傅不在,便四处寻找。他发现鲁班一人正在建塔工地忙活着,于是走近些悄悄观望,突然惊见有一队望不到边的猪,正在鲁班的号令下,整齐地走向工地。猪们一到工地,就瞬间变成了一块块打啄好的青石块,而且自动垒砌成了一座八边形须弥座塔盘。原来,鲁班是在用法术造塔呢。赵巧好奇地顺着猪的队伍一路看下去,见它们竟然是从离古城30里外的下游河溪关陆水码头北岸渡江过来的,此时还有些猪刚刚下水。他知道师傅有雄鸡鸣叫时完工的规矩,于是想来个恶作剧,刁难一下师傅。他使了个邪法,让正在过江的猪,都提前变回了石头。这时,工地上的塔已经就差封顶了,鲁班却发现剩下的猪都没来。眼看天要亮了,天机不可泄漏,这可怎么办?鲁班情急之下,赶紧把做饭的铁锅拿来往塔顶一扣。塔顶刚刚封好,东方便开始露白,鲁班望着渐渐亮起的天空和终于完工的白塔,总算松了一口气。据说留在河溪关渡口北岸江中的那一队光滑的黑石头,从此便被称为“猪儿石”,水位低的时候,它们就会露出头来。

江中的“猪儿石”我并没有亲眼见过,鲁班施法造白塔也只是一个荒诞的民间传说。但传说的魅力就在于它留给我们一个无法考证的空间,任凭我们在其中肆意填充。

阆中白塔全貌(转载网络)

漫步在阆中古城纵横交错的街巷中,正对着中天楼的几条主街,店铺林立,游客络绎,热闹而喧嚣,就像众多越来越商业化的中国古镇。但转个弯,拐进保留在古城中的居民区,一下子迈进了幽静中,四周充满生活的气息。瞬间觉得,那才是古城该有的样子,那才是真正有故事的地方。

越是古老的地方,越有着说不尽的故事。一砖一瓦、一草一木,都已不再是普通的“物”,那上面凝结着千百年的“魂”。经过时间长河洗炼的故事,不一定是最真实的,但一定是最有味道的。就像一锅老汤,经慢火久久地熬制,品一口令人回味,唇齿留香。

阆中古城里有各种各样的客栈

古城招牌之一李家大院也成了客栈

中天楼下卖豆腐脑的小哥儿

居民区的巷子古朴而幽静

没有店铺门脸的侧街显得更整洁干净

古城中捕捉到的生活气息

阆中三宝之一保宁醋

不知是酿醋的器具还是店家揽客的噱头

标签:

有关阆中游玩攻略三日游,阆中旅游攻略两日游由驴友网出行攻略栏目发布,感谢您对驴友网的认可,以及对我们文章的青睐,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图文来源网络侵删